党建工作
您当前位置: 长春财经学院官网 > 党建工作
长春财经学院官网 > 党建工作

喜报 | 我校党建工作案例入选全国《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典型案例选编》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15日丨 文章来源:供稿丨党委组织部丨 编辑:梁 锐丨 点击:195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15日
文章来源:供稿丨党委组织部丨 编辑:梁 锐丨 点击:195

近日,学校收到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党建专业委员会发来的关于入选《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典型案例选编》的函,我校的《深挖史料 守好根脉 传承红色基因》党建工作案例成功入选,此案例选编由教育部思政司指导、党建专委会编辑。2023年12月18-19日在江苏南京召开的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推进会上作为会议材料下发并受到中组部、教育部领导的肯定和认可。

近年来,学校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三突出一强化”党建工作理念,实施党建工作“五项工程”,推进“1234”思政工作体系建设,全面开创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学校获批省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党建工作示范高校、社会组织党建创新示范基地,当选全国民办学校党建指导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获批2个国家级样板支部、1个国家级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作室,获批2个省级标杆院系、3个省级样板支部,1个省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百佳书记,1个省高校党建优秀品牌。

深挖史料 守好根脉 传承红色基因

记长春财经学院“党史之光”实践育人基地

第一部分 案例背景

创建长春财经学院“党史之光”实践育人基地。基地实现二个功能:一是,宣传建党100多年来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中国共产党100年大事记”两大部分。二是,为思政课理论课课堂教学提供重要补充,结合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思政现场教学、学生社会实践、团学干部培训等为学生提供重要的历史史料实践平台。打造具有长春财经学院特色的实践教学育人阵地。

一、专题展览

长春财经学院“党史之光”实践育人基地是全校学生开设中共党史课和“四史教育”课的重要实践基地,由“建党伟业—中国共产党100周年图片展”和“中国共产党100年大事记”两个部分组成。“建党伟业—中国共产党100周年图片展”,以中国共产党100周年历史图片展为主要内容,分“红船起航”、“屹立东方”、“改革开放”、“走向复兴”四大部分,涵盖了“四史”的主体框架,用六百余张珍贵照片,真实记录和反应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

“中国共产党100年大事记”。以中国共产党史百年发展历程为框架,重点展示百年历程中的重大节点、重大事件和重要成果,党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八百余条。

两个教育基地,是目前吉林省内高校规模最大,建成效果最好,影响力最广的“四史”类实践教育基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育人工作开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两个教育基地,既打造了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主阵地,也深化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建设、品牌建设和实效建设成效;既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也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与思政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既引导了师生铭记光荣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也贯彻落实了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开辟了学校思政教育的“第二课堂”、构建“三全育人”育人的新格局。

二、红色研学

(一)校际研学

基地充分发挥辐射引领作用,省内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本基地开展各类红色研学活动,活动类型包括高校思政工作交流、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交流、红色文化与思政课建设融合研讨等。

(二)校内研学

首先,思政课教师研学,依托基地开展高校思政课研学活动,重点探索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普及;再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研学,充分发挥基地红色育人元素,与课程思政教师开展研学活动,共同探索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育人渠道和育人元素,促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频共振。

(三)红色文化教育

以两个教育基地为依托,通过思政课实践教学,将“四史教育”融合进实践育人工作中;其次,以两个教育基地为依托,开展学生思政类微课竞赛,“听我讲党史故事”、“抗疫微课”等活动吸引广大青年学生主动成为“四史”宣讲员;再次,丰富学生社团活动,依托“马克思主义青年学会”、“时事政治社”等学生社团,组织“我家乡的党史故事”等社团活动,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自我实践育人。

通过教育基地赋能思政课教学改革,盘活教育资源、优化教育效果、丰富教育形式,在见人见事、见微知著的具象化认知中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

    第二部分 主要做法

一、充分发挥辐射作用

基地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育人资源,在服务高校育人的同时,向社会提供红色文化育人服务。与区内消防大队合作,成为消防战士爱国主义教育和“四史”教育基地;与少工委合作,成为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为少先队员提供爱国主义和“四史”教育服务;与地方新农村建设示范项目——农村产业合作社合作,建设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通过实地实景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基层发展的新成果,让青年学生切身体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青年学生开展各类实践活动

在前期实践育人工作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思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优秀青年学生。已有的实践育人传统主要体现为“两个结合”。

第一个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充分发挥思政课理论教学的优势,为学生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同时,结合世情、国情、省情、校情,以理论知识为指导,开展各类自学自讲、思政微课等实践教学活动,重点依托“党史之光”实践育人基地(包含“四史教育基地”和“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教育基地”两个实践教育基地)切实开展实践育人现场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验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通过基地实践学习,有效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第二个结合是“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育人仅靠思政课程的实践育人是不够的,尤其针对学生接触学习的大量西方思想、理论。因此,在推进实践育人过程中,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优势,并与之紧密结合,亲密配合,打通了全过程育人的通道,形成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的回信

三、构建“大思政课”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育人机制

第一,明确“大思政课”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育人功能定位。将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育人放置于“大思政课”视域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发挥思政课实践育人作用,首先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帮助学生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只有以丰富教学方式和途径,给学生以深刻的学习体验,才能使他们在实践中检验自我的认知与判断,把握实践的规律与趋势,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论魅力和现实意义。其次是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有力支撑。只有充分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丰富实践资源,推动实践育人同时服务于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使二者真正同频共振,才能使思政课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第二,健全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育人工作的领导机构。我校成立了校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育人工作领导小组,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任副组长,办公室下设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同时,吸收马克思主义学院专职教师、党委、教务处、团委、学生工作部、课程思政负责人等育人工作主体,不断丰富实践育人师资队伍,形成全校联动格局,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育人放在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

第三,提供充足保障。学校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开展实践育人工作,统一思想、统筹布置,拨付提供专项资金,用以保障实践育人工作持续开展。

第四,建立师生联动制度。开通线上思政专线,定期开展师生座谈、问卷调查等活动,畅通师生联动渠道,及时了解掌握青年学生思想动态,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育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支撑。

第三部分 建设成果

一、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频共振

发挥“党史之光”实践育人基地的优势,始终坚持“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同频共振。首先,通过组织开展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携手备课,使思政课教师和课程思政教室在方向上保持同向同行,努力构建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其次,通过两个基地实践育人元素的挖掘和使用,使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在实践育人内容上同向同行,同样的育人元素,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两相印证,更有利于育人效果的同频共振。

二、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双向协同

依托“党史之光”实践育人基地,始终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动”的双向协同育人路径。首先,教师发挥其在理论知识层面的优势,在实践育人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方向、成绩考核等方面做好实践育人的引导工作,确保实践育人工作能够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服务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其次,利用“四史教育”、“抗击疫情”、“党的二十大”等热点话题,依托社团活动、微视频大赛、“战疫微课”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性,体现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师育学生的同时,构建学生“自育”体系。

三、实现学生导向的三全育人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育人的成果也应该直接体现在学生身上。近年来,学校育人成果显著。首先,“大思政课”格局在校内初步显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体现在学校育人的各个方面;其次,学生理论知识不断得到夯实提升,近年来学生参加全省高校学生讲思政课大赛活动,连续斩获佳绩;再次,学生先进典型辈出,培育选出一批学习励志、实践奉献、参军报国、创新创业、志愿服务、援疆援藏等方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

四、实现辐射周边的服务社会效果

基地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育人资源,在服务高校育人的同时,向社会提供红色文化育人服务。与区内消防大队合作,成为消防战士爱国主义教育和“四史”教育基地;与少工委合作,成为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为少先队员提供爱国主义和“四史”教育服务;与地方新农村建设示范项目——农村产业合作社合作,建设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通过实地实景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基层发展的新成果,让青年学生切身体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长春财经学院“党史之光”实践育人基地,是把握遵循思想政治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实现资源共享、相互协作,共同携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人才,统筹构建领导格局、工作格局、反馈格局,共同推动形成高校“大思政”体系的关键之举。推动了学校党建工作、思政教育、理论宣讲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资源共享,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Copyright © 长春财经学院   技术支持 : 猿狮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