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至9日,人工智能学院党总支书记汪建锋、副院长张凯带队一行11人,深入白山市、长白县5个边境村及大安红岗子乡,开展“财旺边疆”社会服务专项活动。
此次调研以“摸清痛点、靶向破局”为目标,系统梳理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瓶颈,并与马鹿沟村签署“校地社会服务合作协议”,为后续精准帮扶奠定基础。
优质资源遭遇“出山难”
长白县坐拥长白山生态与朝鲜族文化双重优势,但特色产业潜力远未释放,灵芝种植周期长达3-4年,缺乏标准化认证与溯源体系,优质孢子粉仅以原料低价外销;朝鲜族冷面、大酱工艺独特,但包装粗放、电商适配性低,非遗文化价值未转化为市场溢价;650㎡食用菌大棚依赖人工经验管理,养牛场生理监测技术滞后,生产效率低下。
“长白不缺好产品,缺的是技术赋能和产业链升级。”县工信局副局长方林在座谈会上指出。
高校智库锚定帮扶方向
针对问题清单,学院在马鹿沟镇政府与马鹿沟村签署合作协议,明确三步走计划。 一是技术攻坚。年内为食用菌大棚搭建物联网环境监测系统,开发数智养牛全链路解决方案;二是品牌赋能。联合其他兄弟学院重塑冷面、大酱包装,构建“区块链+”溯源平台,增强消费信任;三是渠道拓展。依托各种资源,上线“长白边境特色产品专区”,培训村民直播技能。
学院党总支书记汪建峰表示:“本次调研是校地合作的起点,下一步将成立专项工作组,分阶段推进技术落地。”县发改局局长李泉强调:“期待高校用数字化‘金钥匙’,打开边境乡村振兴新路径。”